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青年学者系列主题论坛
为集聚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在国际科技前沿和热点研究领域展开探讨交流,促进学科交叉和青年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将于近期举行青年学者系列论坛两期,分别以“声学与声学器件”“人工智能与视觉感知”为主题,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千叶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的多位青年学者将在线上为我院师生带来一场学术盛宴。
论坛第二期:人工智能与视觉感知
时间:2020年5月2日 14:00-16:00
平台:腾讯会议,ID:418 194 422
专题讲座:类脑研究
主讲人:潘纲教授,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
报告摘要:人脑是自然界中最复杂的系统之一,实现感知、运动、思维、智力等各种功能。借鉴人脑的信息处理方式,构建新型的计算模式与智能形态,被认为是计算与智能技术的未来重要方向。本报告将探讨类脑研究的概念、内容、进展等,并简介本课题组在类脑研究方面的部分工作。
讲者介绍:潘纲,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脑机融合与生物机器智能专委会主任委员。研究兴趣包括混合智能、脑机接口、类脑计算、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普适计算等。已发表论文10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39项。获ACM/IEEE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时间考验奖4次、最佳论文提名奖2次,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等。担任《IEEE Trans.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Trans. Cybernetics》等期刊编委。
专题讲座:视频编码:从高效压缩到智能分析
主讲人:马思伟教授,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报告摘要:传统视频编码的压缩对象主要是影视节目,目标是以较低的存储空间或传输带宽为人们提供较好的观看质量。而随着视频应用的普遍展开,如视频监控、无人驾驶等生成大量非以观看为目的的视频内容,更注重的是在前端采集时能够对视频内容进行即时的分析理解,后期还能对海量的视频内容进行更高效的检索管理等,传统编码方法的不足凸显出来。本报告简单介绍下一代高效视频编码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和近期进展,结合人工智能学科的进展介绍神经网络在视频编码中的应用。
讲者介绍:马思伟,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200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之后到北大工作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视频编码及处理,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项目资助。已发表SCI论文70余篇,已获授权发明专利50多项。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 for Video Technology (TCSVT)、Journa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Representation(JVCIR)期刊编委(AE)、AVS视频组组长等。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奖励。
专题讲座:面向真实场景的人群计数研究及其应用
主讲人:王琦教授,西北工业大学人才特区
报告摘要:近年来,由于大规模集体活动的频繁发生,对人群密度进行测算就变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随着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群计数方法的性能也得到极大提升。本报告将介绍面向真实场景的人群计数研究及其应用,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使用虚拟数据建立大规模有标注人群计数数据集,通过监督学习和域适应算法提升模型泛化能力,从数据和算法层面缓解现存人群计数算法易过拟合的问题;针对现存算法无法有效处理域间差异和生成精细人群密度图的问题,提出域间特征隔离模型将合成数据转译为真实数据,并使用高斯先验重建提高密度图质量;建立大型人群计数数据库和算法测试平台,供科研人员快速公平地测评算法性能,从而促进人群计数领域的快速发展。
讲者介绍:王琦,西北工业大学人才特区教授,博导。曾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继完成本、硕、博学业,并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具体包括监控视频的分析理解(针对智能交通与辅助/无人驾驶),遥感图像解析。相关研究论文100余篇,均已发表在本领域内知名国际期刊、会议上,其中20+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并获IEEE/Springer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和最佳论文提名奖、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此外,还担任IEEE T-SMC:Systems、IEEE T-CSVT、IEEE GRSL、Remote Sensing等多个国际期刊编委,主持多个国家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