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第六届“AI+”青年教师发展论坛圆满举行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11-08浏览次数:28

 115日,学院品牌学术活动之一,以“多维融合,智模无界”为主题的上海师范大学第六届“AI+”青年教师发展论坛在奉贤校区科技楼顺利举行。



本次论坛由学院青联会承办,邀请来自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河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的知名学者作主旨报告。学院党委书记陈晓虹出席、青年教师及学生代表近两百人参加。副院长袁非牛主持开幕式。



陈晓虹在开幕式上致辞,代表学院对与会专家、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并对长期以来支持学院发展的各界同仁表示衷心感谢。她指出,“AI+”青年教师发展论坛自2020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六届,成为学院推动学术交流、助力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平台。她强调,当前正值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深刻重塑各行各业的时代,本届论坛主题“多维融合,智模无界”正是对这一趋势的积极回应。她鼓励青年教师和学生珍惜与顶尖学者交流的机会,勇于提问、积极思考、敢于创新,在思想碰撞中拓展视野、激发潜能。



袁非牛鼓励青年教师主动参与学术交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同时建议研究生和本科生勇于展示研究成果,提升表达与交流能力。


 


 


 


“多模态内容理解与生成”分论坛中,南京理工大学李泽超教授围绕图像视频智能分析与生成,介绍了团队在语义分割、视觉定位、可控生成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华东师范大学王长波教授则分享了数据与物理混合驱动的虚拟场景生成技术,探讨了其在数字孪生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南京邮电大学刘天山教授针对工业操作场景中视频行为理解的挑战,对团队提出的基于视觉-语言预建模型的三阶段技术体系进行了详细讲解。论坛由青联会执委祁宏达主持,执委杨茹颁发感谢牌。


 


 


 


“多维度表征与安全机制”分论坛中,浙江大学李玺教授系统阐述了基于多模态表征图像与视频世界模型生成方法,探讨其在构建可交互世界模拟器中的潜力;河海大学韩光洁教授介绍了水声传感器网络中多维度动态信任管理机制,分析了涵盖入侵检测、信任评估与预测等关键技术的实施路径;上海理工大学秦川教授则聚焦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数字水印技术,系统性地梳理了从传统方法到AIGC溯源水印的发展脉络与未来挑战。论坛由青联会执委吴天祥主持,秘书长郭畅颁发感谢牌。



同日上午,学院举行博士学位点培育计划专家研讨会,李泽超、李玺、韩光洁、王长波、秦川应邀出席。副院长(主持工作)潘建国主持会议。袁非牛详细汇报学院筹建博士学位点工作开展情况,与会专家就博士点二级方向设置、培养方案制定、特色亮点凝练、师资队伍配备等方面提出宝贵意见,针对我院目前申报工作面临的困难和不足,交流分享学科建设经验。会议为我院博士点培育建设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方向,为学科发展提供了专业引领。学院领导、教授代表、系科负责人及青年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上海师范大学“AI+”青年教师发展论坛历经六届积淀,已成为学院推动学科建设、促进青年教师发展、营造浓厚学术氛围的重要载体。论坛通过汇聚多方智慧,助力师生拓宽科研视野、激发创新思维,与学院“青蓝工程”计划共同关注青年教师的发展与成长,持续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供稿:学院青联会,摄影:院办、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