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计划》,聚焦“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深化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7月上旬,学院计算机系教师林晓、王旭卿受邀前往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以下简称“世外小学”),为该校STEM课程组教师开展为期两天的“AI赋能项目化学习”暑期专题培训。
短短两天,理论、工具、伦理三线并进,让世外小学的一线教师们完成了从“AI观望者”到“AI设计者”的华丽转身。理论筑基部分,林晓教授深入浅出梳理了人工智能发展脉络,精讲核心概念如图灵测试、大语言模型“涌现能力”,剖析AI技术潜力及其对学生逻辑思维与创造力的激发作用。伦理护航方面,林老师结合真实案例,强调AI应用中的肖像权、著作权等法律风险防范及学生隐私保护,提升教师数字公民责任感。
工具体验环节,王旭卿老师和研究生立足世外项目化学习场景,重点引入易落地、强赋能的AI工具链,参训教师通过实操掌握“提示词技巧”,利用大语言模型、通义万相等工具高效生成图文、音乐等教学资源;体验Xmind一键生成思维导图、Mermaid创建流程图/时间轴、Echarts制作交互图表等,实现知识结构化动态呈现;并探索了利用工具创建互动网页/游戏、虚拟数字人,应用MD2card制作图文知识卡片。
世外小学教师展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积极研讨AI与日常教学的融合策略。此次培训不仅有效提升了参训教师的AI素养与工具应用能力,也让高校老师们收获了宝贵的一线教学智慧,为高校的育人研究提供了宝贵养分。
这场高校与基础教育的“双向奔赴”,不仅是一次技术的传授,更是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协同创新、共育未来人才的生动实践。此次培训是学院发挥高校优势、精准服务基础教育的生动实践,为双方后续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学院将继续与世外小学携手,共同探索AI融合创新课程的深度开发,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世外小学STEM教育中的深层次、可持续应用,助力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
(供稿、摄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