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落地,5月14日,“遇见AI”大学生数字素养提升创新创业训练营开营仪式在上海阿莱德科技园正式启幕。本次活动由我院联合上师大创新创业学院、上海阿莱德科技园、上师大科技园共同举办,汇聚校企多方资源,打造AI时代创新人才培养新高地。
学院党委书记陈晓虹、校资产经营公司总经理张爱良、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潘建国、创新创业学院专职副院长戴宁宁、校资产经营公司副总经理杨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何佳、上海阿莱德科技园园区主任平珏、上海瑞毅职业技能培训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躍飛等出席活动。学院双创联络员魏薇主持活动。
平珏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深耕人工智能与新材料的科技企业,阿莱德已孵化400余家企业,同时上师大科技园提供“三免两补”等政策,也在扶持学生创业方面提供助力。她还鼓励学生把握AI机遇,提升数字素养,科技园欢迎优秀项目入驻并提供产业资源与商业化支持,助力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
何佳系统阐释了训练营背景和特色,指出本次训练营立足AI时代发展需求,创新构建“理论+实践+孵化”三维培养体系,全方位助力学生构建数字时代核心竞争力。他强调,训练营将重点培养学生AI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思维和数字胜任力,也是为未来职业发展赋能。
活动现场,陈晓虹为戴宁宁、林亚庆、安康三位老师颁发“班导师”聘书。这三位导师兼具学术造诣与产业经验,将在未来三周采取“学术+产业”双轨指导机制,通过理论教学、项目实践、商业辅导等方式,成为同学们探索人工智能的“最强外挂”,帮助学员在技术应用和商业落地两个维度实现突破性成长。
张爱良与戴宁宁共同为学员授予精心准备的学习资料包。鼓励学员善用这些资源,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创新的“利器”。这些资料承载着行业对青年人才的殷切期望,希望同学们在AI技术的数字浪潮中勇立潮头,用知识武装自己,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新生力量。
潘建国在总结发言中强调,一个项目的成功开展离不开三个关键要素:兴趣是持续探索的原动力,专注是突破瓶颈的加速器,敬畏心是技术创新的底线。他勉励学员们,在这片智慧的沃土上深耕细作,将创新思维与技术实践相结合,最终绽放属于自己的科技光芒。
在创业代表经验分享环节中,2021级本科生、上海微粒涌动科技创始人蒙乙锋同学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精彩的创业报告。他详细剖析了自己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技术转化、团队组建、融资对接等关键问题。同时,全体学员还实地走访了阿莱德科技园,近距离了解企业研发流程。工作人员为同学们讲解了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让学员们对创新创业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据悉,本次训练营将持续开展项目探索、企业参访、路演答辩等活动。不仅是技能提升的起点,更是青年学子与AI时代的双向奔赴。在人工智能浪潮奔涌的今天,这场融合教育创新与产业前瞻的实践,正为培养未来数字公民写下生动注脚。
(供稿、摄影:院学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