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在奉贤校区科技楼A座801,学院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副校长蒋明军,人事处副处长王元应邀出席。学院党委书记陈晓虹主持,主持工作副院长潘建国、副院长魏爽,以及青年教师代表20多人参加。
蒋明军与青年教师亲切交流。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两次重要讲话都与信机学院的发展方向密切相关,也与青年教师的成长息息相关。他强调,当前正处于年轻一代展示才华、大显身手的时代,青年教师要用人工智能赋能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同时也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把“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教学,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符合发展需求的人才,希望青年教师能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将个人奋斗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跑好历史接力棒。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舞台上,绽放绚丽的青春和光芒。
陈晓虹谈到,青年教师既有应对“3+2”考核的压力,又肩负着教学科研提质增效的时代任务,特别是女教师更需在事业与家庭间实现良好平衡。学院始终关注教师发展生态建设,期望通过青联会平台加强交流互助,建立常态化跨学科交流机制,促进经验共享,优化青年教师成长跟踪服务体系,助力教学科研与职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青年教师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交流学习体会。信息与通信工程系郭畅表示,深刻感受到党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地位和殷切期望,总书记的讲话为上海在新征程上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教师,首先要“跟得上”,只有把自己的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大局,才能实现能级的跃升。还要“想得远”,在当前科学技术和新型方向日新月异的形势下,高校科研工作者必须对未来得发展想得深,想得远,才能顺应发展,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引领科技创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程猛表示,人工智能技术让教学方法和内容更加丰富,也使得传统科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高校教师要合理利用人工智能,做到“善用而不依赖”。总书记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视,以及对青年一代寄予的厚望,让自己倍受鼓舞,高校教师应当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将人工智能更好地融入教学与科研,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常湛源表示,总书记的讲话为高校教学科研改革方向提出了新要求,要以国家战略为引领,加强学科建设与产业生态的深度融合、教育理念与科技前沿的动态融合、创新生态与有组织科研的协同融合,积极构建服务国家战略的创新体系。王心怡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更新,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道路上,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地探索、学习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为培养出更多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刘迎圆表示,总书记的讲话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也为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赋予了新的使命与责任。深入学习并贯彻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积极投身于人工智能相关的科研、教学以及人才培养工作中,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丁玲老师表示,高校青年教师肩负着科研报国与培育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重任,将时刻牢记总书记讲话精神,在科研与教学的岗位上,深耕细作,勇于创新,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为国家的科技创新与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祁宏达表示,作为一名计算机学科的青年教师,一直紧跟技术前沿,专注于人工智能与自动化领域的交叉研究,同时也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着培养下一代计算机人才的责任,应当引导学生们投身人工智能相关的学习与实践,要“会用”“善用”更好“用好”人工智能工具。
交流结束后,王元应邀作职称评聘政策宣讲。她介绍了《上海师范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指导意见(修订)》的修订背景,并详细解读了《意见》的核心内容,她指出,文件突破了科研成果的有效期限制,给予教师更合理的成长周期;强化了多元成果评价体系,形成“人人尽展其才”的制度环境;提高了教学业绩和教学研究在职称评审中的比重,鼓励教师回归育人本质。新政策为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打开了更加多元、公正的路径,现场反响热烈。
学院领导向青年教师介绍了近期重点工作并提出了要求。潘建国通报了学院博士点申报工作的最新进展,强调青年教师要主动把握发展机遇,积极参与高层次人才推荐、标志性成果培育和重要学术论坛组织承办工作,在服务学院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个人成长与团队进步的同频共振。魏爽则就学院青教赛与上海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上海赛区赛事组织工作进行了通报,呼吁教师们加强教学技能的持续研修与赛事组织参与,通过赛事平台提升影响力和凝聚力。
本次座谈会是学院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具体举措之一,学习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激发了青年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未来,学院将继续依托“青蓝工程”计划平台,发挥学院青联会平台作用和广泛联络优势,打造多维成长通道,助力青年教师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中贡献青春力量。
(供稿、摄影:青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