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党支部开展“寻找身边红色印记——云享春节”活动
为响应学院党委号召的广大教工党员与结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共同开展线上“寻找身边红色印记—云享春节”活动,进一步深化“四史”学习,提升党性修养,实验中心党支部开展了系列探访活动。
踏寻红色景点,发扬红色传统
实验中心党支部部分党员教师和结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
受疫情影响,支部部分党员和结对子学生一起参观了上海宋庆龄故居,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这幢房子是一个德国人的私人别墅,她是一幢红瓦白墙的小洋房。故居总面积4300多平方米,分为前花园,主楼和后花园。
1949年到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达15年之久。是宋庆龄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她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瞬间和大量文物。1949年宋庆龄就是在这里欣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邀请,北上参加开国大典和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参与制定国家各项大政方针。她经常在故居举行各种国务活动,会晤和宴请来访的各国贵宾,促进中外交往维护世界和平。
通过参观故居,看视频和图片,我们感受到,宋庆龄的伟大之处在于她大力弘扬了爱国主义思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宝贵的贡献;还开创了中国的救济福利事业;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和领袖;关心祖国新一代的成长等伟大功绩。在国内国外,她都是一位杰出的女性,值得我们学习和瞻仰。
实验中心党支部 王靓莹——本科生2018级通信工程专业 胡格格
王靓莹老师的结对子学生胡格格参观了鄂豫边省委旧址,位于信阳市平桥区邢集镇尖山村,尖山这块红色土地作为革命时期鄂豫皖苏区的一部分和抗日战争时期豫鄂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地,留下了董必武、李先念、彭雪峰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前辈的光辉足迹。尖山鄂豫边省委旧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关工委授名“鄂豫边省委旧址革命纪念馆”为“信阳市关心下一代红色教育基地”。
通过实地参观、线上线下分享交流等方式,这次“寻找身边红色印记—云享春节”活动,使得教工党员和结对子积极分子学生都收获满满,通过活动,不仅加强了师生联系,还促进了思想交流,起到了共同进步的作用,党员教师要继续做好“人生导师”这个光荣的角色,正确指引,带领学生走好在在入党道路上的每一步。
参观历史建筑,赓续红色血脉
实验中心党支部 王芳——本科生2018级通信工程专业 徐雷君
王芳老师和结对子的入党积极分子徐君雷同学一起云游了渔阳里6号----“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纪念馆是2019年4月30日开始免费向公众开放的,由于新冠疫情等因素,我们这次没有实地参观,选择了云游,一样也是收获满满。
纪念馆一共分为六个展区。一楼为序厅和共青团知识互动体验区两个展区。二楼展厅则以时间为序,以丰富的史料和文物、新颖的多媒体呈现和艺术表达,带领我们回顾了百年之前的红色足迹,感怀革命青年的爱国情怀。
那些先辈如此年轻,却早早离开家乡,奔赴自己的理想。如今的年轻人不管是留在北上广,还是回到家乡,都无所谓对错。只希望记得自己的初心,记得为什么而出发,并在最好的年华,拼尽全力,才不负这一季的春光。
实验中心党支部 马成武——本科生2018级通信工程专业 文艺
马成武老师的结对子学生文艺同学在老家参观新四军纪念馆,刚迈入新四军纪念馆,她就被黄字红底的新四军颂吸引了眼球。淮南市及周边地区曾经是新四军二师、四师战斗过的地方,也是无数烈士牺牲的地方。
转进右手边的陈列室,四周的墙壁上贴满了新四军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顽强奋斗的伟大历史。顺着房间往前走是一座座铜塑的雕像,每一座雕像下都写着这位烈士的生平事迹。墙壁四周也陈述着邪恶的日军在淮南犯下的不可磨灭的罪行。
馆内沉重肃穆的气氛感染了她,让她深刻体会到先烈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精神。她也希望党员都能够不忘初心,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