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上海分部走进上海师范大学

发布者:郑振东发布时间:2020-05-29浏览次数:493

CCF上海分部走进上海师范大学

2020526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与中国计算机协会(CCF)上海分部在上海师范大学会议中心34号会议室共同举办 “CCF上海走进上海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智慧火花”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院长张波主持,副校长李晔致欢迎辞,CCF上海分部主席白硕应邀做主题报告,CCF副主席丁炎、监委会主席韩伟力,以及学院有关领导和青年骨干教师代表出席。



李晔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CCF聚集了人工智能领域顶级的专家,希望能够借助于CCF的指导,帮助上海师范大学和清华大学共建的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更好地将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与基础教育领域相结合,服务于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他谈到,疫情以来,上海市的空中课堂教学模式引发了教学形式、学习模式一系列变革,而这种“网络+电视”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探讨“人工智能+教育”的新形式,有利于促进十四五期间上海教育的发展,必将继续发展、不断完善。在这场变革当中,上海师范大学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应对,不断探索人工智能引领教育变革的新模式以及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变革。他指出,上海师范大学整合了信机学院、教育学院、人文学院、外语学院、数理学院等多个学院的优势资源,进行了“一带一路”的汉语言文学,人工智能加艺术,人工智能STEM教育等领域的人工智能教育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正在积极开展与业界的广泛合作,希望在CCF支持下,进一步探索前沿技术,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CCF上海分部主席白硕在会上做了有关人工智能与精准语意解析发展的主题报告。白主席首先回顾了自己在北大求学的经历,结合自身在北大与众多学术大师学习、研究的切身经历,指出人工智能在应用中的难点和方向。白硕主席对人工智能在20世纪的发展,进行了简练而精彩的梳理。结合日本等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得失,对人工智能的几次发展浪潮进行了概括,对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通过从对外汉语教学方面自己的经验,提出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存在语义定义不清、描述模糊、数据难以获取以及算力支撑不够等问题。同时指出深度学习的兴起大大推动了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对于涉及到大规模双语平行语料、利用端到端的机器学习方法进行训练并建模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并且表示专家知识和数据驱动结合未来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趋势。针对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技术、新方向,白主席结合应用场景,对人工智能在精准语意解析等教育息息相关领域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张波介绍了三年来,学院结合技术发展趋势和国家需求,在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建设,提升相关领域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有关情况。尤其在今年疫情以来,学院响应上海市教委需求,结合国内教育教育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积极进行“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的建设。目前,相关的建设和研究已经颇有成效,正在积极与华为等企业和清华大学等研究机构展开交流、合作,准备在“人工智能+教育”的浪潮中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并帮助相关企业实现技术和应用的综合发展。



会上,与会专家就未来双方交流与合作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会专家都认为,上海师范大学有着强大的教育研究能力,同时可以有效整合、利用中小学教育资源,在“人工智能+教育”浪潮下,积极进行学科建设和研究能力提升,可以在中小学课程开发、兴趣奥赛、教育过程评价等领域,与CCF进行深度合作。CCF可以集中行业先进技术,整合领域内企业力量,借助上海师范大学这一平台,网罗全国教学名师,进行“人工智能+教育”相关的研究和设计。同时,CCF可以在上海师范大学内设立分会,吸纳教师和学生,促进技术交流和合作,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CCF专家对上海师范大学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开展的研究提出了宝贵建议,对上海师范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此次活动,双方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对“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发展现状的认识,并对未来合作方向达成了初步共识。相信随着“人工智能+教育”的持续发展,上海师范大学和CCF必将深化合作,携手共进,在相关领域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