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大纲模板(2020年8月修订)

发布者:学院教务处网站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04-01浏览次数:11

上海师范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20208月修订)



××××》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

(填写说明:填入负责、参与教学大纲研制和承担课程教学的教师信息。)

教师姓名

所在学院或部门

电话

电子信箱














二、课程基本信息

(填写说明:1.课程类别在相应的方框内打勾。2.特殊课程类型指需要特别说明的课程属性,如混合式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双语课程、新生研讨课、劳动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3.线上学时指具有明确学习要求,由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完成教师在课程平台中布置的学习任务需要的学时。学生用于线上学习的学时和线下教师面授指导学习的学时相加应等于总学时。符合学校线上课程标准的课程,可以设定少量线下面授学时。线下教学课程可以不设线上学时。学校鼓励教师开设线上线下混合课程。4.授课对象指课程面向修读学生的专业和年级。)

课程名称(中文):

课程名称(英文):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通识选修课    □大类平台课

 □专业必修课     □专业方向课    □专业拓展课

 □实践性环节

特殊课程类型:

周学时:    线上学时:        线下面授学时:      总学时:        

学分:

先修课程:

授课对象:

大纲制定日期:


三、课程简介

(填写说明:阐述课程在实现毕业要求中的作用,课程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课程主要内容及知识结构。课程学习对学生专业成长具有的价值。教师对学生投入课程学习的要求和希望。)


四、课程目标

(填写说明:1.课程目标应体现课程思政的育人追求。2.专业课程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要求制定课程目标。3.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应面向修读专业和学生,根据国家相关专业类认证的毕业要求,研究、分解指标点,制定课程目标,落实毕业要求,并与听课学院、专业充分沟通,满足培养需求。4.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应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对接各专业类国家认证标准毕业要求的通用能力和素养,制定课程目标。4.一门课程高支撑承担毕业要求指标点的任务不宜多于3个,一门课程的目标不宜多于4个。5.课程目标要明确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获得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应形成的具体能力和素养。)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高支撑的对应关系表

毕业要求

分解指标点

课程目标

















五、课程教学设计

(填写说明:1.教学方法包括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和线下课堂面授。2. 线下课堂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知识整合、审辨思维、创新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探究教学、体验教学等方式,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六、教学进度安排

(填写说明:1.清晰地呈现每一讲或每一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学习要求、授课形式和课后作业等,学生由此可以准确地了解每一讲或教学单元的学习任务,课外可根据教学进程,规划、开展自主学习。2.线下教学如采用以学生的探究、深度阅读、讨论、尝试练习、创作等动手、动脑活动和以教师的过程指导为主的方法,需报告完整的活动方案,说明活动的程序、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组织方式、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需完成的前期课外准备、学生活动情况评价方式、师生互动模式等。3.学生学习任务指学生在线上或线下单元学习过程中,除了听讲还需完成的学习任务,如学习特定的课程材料、小测验、小组报告等。)

第一讲 ×××××

1. 课时数

2. 讲授内容或训练技能,重点、难点

3. 教学方法

4. 学生学习任务

5. 课外学习要求

第二讲 ×××××

 ……



七、考核方案

(填写说明:1.课程考核方案包括过程性、终结性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2.指向课程目标的考核评价是课程设计的难点。教师需围绕课程目标设计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单元小测验、课程实践及期中、期末考评等各种考核方式,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3.评价标准指学生达到合格或优秀等各级考核等第具有的能力水平。4.教师应设计科学的单项评价结果汇总方案,逐步提高学期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表现和能力提高的评价在课程考核评定结论中的比重。过程性评价在总评成绩中的占比范围可达30-60%。教师需明确说明形成课程学习评定结论的方法。)


课程目标、考核内容和评价依据对应表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考核形式

评价标准














八、课程资源

(填写说明:1.明确教材、补充阅读和参考文献、在线课程平台。2.说明在线课程平台中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资源,包括课件、作业交流、学习讨论、思考题等。)


九、修读要求

(填写说明:1.阐述课程学习应遵守的纪律,学术诚信要求,课堂内外学习应达到的标准,教师对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期待等。2.不论文科或理科、工科专业,都应把一定数量的深度阅读和写作作为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加以明确说明。)


十、其他需要说明的事宜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2020年8月修订).docx   (点此下载)